首页公务员考试历年真题省考公务员真题新疆公务员考试真题2017年新疆兵团公考《申论》真题及参考答案
西瓜

文档

14174

关注

0

好评

0
PDF

2017年新疆兵团公考《申论》真题及参考答案

阅读 41 下载 42 大小 307.58K 总页数 9 页 2023-05-20 分享
价格:¥ 1.00

热门文档

下载文档
/ 9
全屏查看
2017年新疆兵团公考《申论》真题及参考答案
还有 9 页未读 ,您可以 继续阅读 或 下载文档
1、本文档共计 9 页,下载后文档不带水印,支持完整阅读内容或进行编辑。
2、所有文档标识价格只是收集/整理所需费用,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,文档版权归原作者或出版社所有,文档仅供阅读交流使用,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(如 [转卖]进行直接盈利或[编辑后售卖]进行间接盈利)。
3、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,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、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!文档内容仅供阅读交流使用,付费前请自行鉴别。
4、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,或者侵犯商业秘密、侵犯著作权、版权等,请立即联系我们,我们会第一时间进行删除处理,联系QQ362527402。
获取试卷更新,请关注公众号:gwyeasy(公务员考试挺简单),一个上岸考生分享经验和答疑的平台。2017年新兵团公考《申论》真题来源:F整理:杨柳(微信:gwy288)一、注意事项1.本试卷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,考试时限为150分钟。其中,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40分钟,作答参考时限为110分钟。2.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。未按要求作答的,不得分。3.请在答题卡上作答,严禁折叠答题卡!二、给定材料材料1据报道,65岁的朱阿姨一个人照顾瘫痪卧床的老伴5年了,从没发生的意外发生了,凌晨两点多,老伴突然从床上掉到地上,她一个人折腾了20多分钟,还是不能把老伴抱回床上,女儿远在他乡,亲朋都在熟睡,打开手机通讯录,不知道该打给谁…刚强了一辈子的朱阿姨抱着老伴哭了。“你爸躺在地上,而你在通讯录里…”这一幕正是眼下无数空巢老人的生活缩影。他们也许就是我们的父母,也许就是我们的将来。空巢老人一般是指没有子女照顾、独居或夫妻双居的老人,存在三种情形:一是无儿无女无老伴的孤寡老人:二是有子女但与其分开居住的老人:三是儿女远在外地,不得已而独守空巢的老人。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对社会影响程度的加剧,空巢老人的处境越来越引人关注。目前,我国老龄人口正以每年3.28%的速度增长,约为总人口增长率的5倍,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迅速扩大。截至2016年底,中国老年人口己达2.2亿,占总人口的16.1%,己远超联合国制定的老龄化社会标准。预计到2020年,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.55亿人左右,占总人口比重提升到17.8%左右:高龄老年人将增加到2900万人左右,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增加到1.18亿人左右,老年抚养比将提高到28%左右。近年来,类似“空巢老人离世无人知”,空巢之痛的新闻频现。朱阿姨的无助,引发了很多人的感慨。不少网友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。@肖子杏:社会养老机构尽快完善,并做好服务,才能免除空巢老人的后顾之忧。@罐头:谁不想陪在父母身边呢,可是为了更好的工作机会,没有办法啊。@太阳:世上最美好的事莫过于我长大,你未老:我有能力报答,你仍然健康。@极简:每一个做父母的都不想拖累子女。@时间的袖子:父母在,不远游,游必有方!钱啥时候也挣不完,有时间多陪陪父母。材料2由羊城晚报智慧信总研究中心、华南理工大学数据新闻研究中心和中山大学心理学系联合推出的第11期大数据调研报告,聚焦“养老”话题,以关注当下老年人群的养老方式、挖掘其真正的养老需求和养老意愿的舆情现状,力图呈现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中的养老现实图景。报告称,中国老年人口现状有两个显著特点,一是人口区域分布不均衡:东部沿海地区老龄化速度较快,西部边缘地区老龄化速度较慢:城市人口老龄化速度较快,乡村老龄化速度较慢。二是高龄化趋势明显。报告以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为时间段,选取了微博、博客、论坛、平媒、微信公众号等媒体数据,研究养老关键词频数,监测舆情动向,洞察老年人群特征,结果,“养老金调整”“医疗保险”“退休”等关键词居核心位置,且关注频数较高。报告引用2016年养老网在对全国老年用户及其周边人群提供的近1400万次的养老机构查询服务以及获取试卷更新,请关注公众号:gwyeasy(公务员考试挺简单),一个上岸考生分享经验和答疑的平台。57781名老人一对一电话服务调研数据,统计分析得出全国主要城市养老机构平均收费情况。数据显示,北京、上海、广州、深圳、海口平均收费最高,基本都在5000元以上:石家庄、南宁、长春、哈尔滨平均收费最低,处于1000元的水平左右:其他城市收费情况相差不大。数据显示,目前市面上的养老机构超八成老人表示不喜欢。老人们主要担心的是养老环境和服务水平。大数据报告撰写小组通过研究有关养老机构的学术文章、报告和己有的社会调查发现,公众对养老机构的负面印象为:饮食卫生差、服务差、环境差、安全隐患、收费高、设施配备单一、“一床难求”、远离家人、虐待、孤独、医疗水平低。材料383岁的隗老人,如今独自住在一个相当破败的院子里,老人有1个儿子和3个女儿,但很少有人来看望。每每提到儿女,老人总是默默擦着眼泪。68岁的李老人如今己瘫痪在床十多年了,老人一生坎坷,女儿和老伴都离她而去。十多年来,一直是儿媳妇在旁照料。老人的邻居指了指旁边的儿媳妇,说:“这是我们全镇最好的儿媳妇,堪称楷模,从没让老人受过一天委屈。”因为子女不同对待,两位老人的晚年生活截然不同,让我们不禁反思,如何给老人一个真正幸福的晚年生活。张大爷说,自己有3个孩子,都在本地工作,离家不算太远,但是工作非常忙,很少回来看他。“有时候小半年都看不着人,也不知道究竞在做些什么,我自己有退休金,不缺钱花,只是想让他们经常回家陪陪我。”自2012年12月2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全票表决通过了修改后的《老年人权益保障法》,将“常回家看看”列入法律条文之中,距今己有5年的时间,可是实施情况并不乐观。将“尽孝”入法,各个地方纷纷出台配套的地方条例进行强化。据悉,《R市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》规定,如果子女等家庭成员拒不探望老人,老人可以提起诉讼,要求他们履行探望的义务。如果当事人拒不执行这一生效判决,相关信息将会归入信用平台,对当事人的买房、贷款等经济活动都将带来一定的影响。张大爷说:“我不会去告他们的,他们都是我的孩子,我只是想让他们回家而己,如果他们实在忙,也只能算了。”缺乏子女关怀,孤独、寂寞似乎己成了空巢老人难言的心病。80岁的陈爷爷说,在外地工作的儿子与女儿每年回来一次,每次待不了几天,“儿女一走,心就空了,就犯了心病。”“身体机能衰退,个人价值丧失,没有子女陪伴,让空巢老人倍感失落,对生活失去希望。”长期关注空巢老人的W市心理协会会长说,根据他多年来对城市空巢老人的精神状况的观察:心情暗淡、沮丧、孤寂,食欲减低,睡眠失调,脾气暴躁或愁眉不展,不好与人相处等都是空巢老人常见的心理体验与情绪状态。就空巢老人的需求话题,几乎所有空巢老人均表示,希望与人交流、老有所乐、老有所用,而希望子女多打打电话、常回家看看成为众多空巢老人的首要情感寄托。一家体检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:90%以上的老人都患有各种各样的疾病,其中超过一半的老人至少患有一种慢性疾病。大部分空巢老人表示,因为无人照料,所以最怕的就是生病。据悉,空巢老人面对病痛常面临三大“无助”困境:急病突发无人知晓、慢性疾病无人照料、医疗费用过高无法承担。许多空巢老人表示希望医疗机构能提供医疗保健服务,包括常规体检、定时上门护理、应急救助等。材料42017年9月23日,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《养老金融蓝皮书:中国养老金融发展报告(2017)》(以下简称《养老金融蓝皮书》)。调查数据显示,目前超过七成(71.1%)的调查对象的养老资产储备在50万元以内。还有4.5%的被调查对象尚未进行任何的养老资产储备。从年龄上看,尚未进行任何养老储备的人群中有近八成(77.8%)获取试卷更新,请关注公众号:gwyeasy(公务员考试挺简单),一个上岸考生分享经验和答疑的平台。的人在39岁以下,有50.7%的人在29岁以下。同时,也有接近18%的未做任何储备的人年龄在40~59岁,这部分人群相对临近退休,未来老年生活可能面临较大挑战。除专门养老资产储备之外,房产等固定资产也是养老储备的重要来源渠道。调查数据显示,目前72.3%的调查对象拥有1套或1套以上的房产。随着年龄的增加,调查对象拥有房产的比重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,超过八成的50岁及以上人群拥有房产,其中60岁及以上人群中83.5%的拥有房产,50.5%的拥有1套房产,33%的拥有2套及以上的房产。数据显示,目前有40%的调查对象表示未来愿意在养老院养老。从人群特征来看,随着年龄的增长,愿意选择养老院养老的意愿呈现倒“U”形的趋势,年轻的人群选择未来到养老院养老的意愿不太强烈,中年群体(40~49岁)由于面临着“上有老、下有小”的压力,养老院养老的意愿更加强烈,而随着年龄的进一步增加,选择养老院养老的意愿有所下降。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,调查对象愿意接受养老院养老的意愿呈现上升的趋势。在收入方面,总体上呈现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,被调查对象接受养老院养老的意愿呈现上升的趋势。从未来选择养老院养老的支付意愿来看,目前有近一半(47.4%)的调查对象愿意支付的养老院费用在每月2000元以内,其中18.4%的调查对象仅愿意支付每月1000元以内的费用,23.5%的调查对象愿意支付每月2001~3000元的费用,仅有29.1%的调查对象愿意支付每月3000元以上的养老院费用。对于目前60岁及以上的人群来说,不同养老金待遇水平决定着其养老院养老支付意愿的差异。数据显示,养老金待遇水平越低,老年人养老院养老的支付意愿越低,而养老金待遇水平越高,老年人养老院养老的支付意愿越高。材料5“你陪我长大,我陪你到老”,这句温情的告白在重阳节刷爆了朋友圈。不少年轻人都在这天表达了对父母长辈的爱意,很多子女给父母网购了礼品,也有人用手机为长辈预约了上门理疗服务。然而年轻人热闹的背后,老年人群体却逐渐感到与互联网时代“脱节”。一家快餐店内,61岁的王阿姨望着花花绿绿的招牌陷入了沉思,招牌上的图案和文字在这一刻映射到她脑海中却变成了空白。点餐服务员一声召唤,王阿姨像是从睡梦中惊醒过来,但即刻又语塞。“从来没有这么尴尬过,不知道该和服务员说什么,有一种不该进来的感觉。”63岁的张大伯第一次自己乘坐地铁,站在地铁自动售票机旁,他愣神了,不知道该如何点击屏幕,不知道该往哪里放钱,更不知道车票怎样才能拿到手。“望着屏幕,上面的字都认识,但就是不敢轻易动手操作。”年轻人经常说,你按照流程一步步操作,按照提示一步步进行,怎么可能坐不上地铁呢?但正是这些年轻人看似容易的操作,成了老年人最现实的困难。张大伯坦言:“坐地铁和坐公交是截然不同的感受,一个可以根据街景判断位置,一个只能靠语音、文字提示获取信息。坐地铁挺怕的,害怕自己在地下迷了路。”70岁的董大爷将排队领养老金视为一种乐趣,每月到这个日子,去银行排队像是生活里的一种期待、一个盼头。“一边排队一边聊天,站累了就坐在马扎上歇会儿,挺好。”董大爷这样形容自己的感受。对于自动取款机,董大爷从未使用过,因为他从心里不放心,“屏幕字太小,按键也不大,我看不清。万一被吞卡了怎么办?比起机器,我还是信赖柜台里的工作人员。”董大爷如是说。几个日常生活中再平淡不过的镜头,汇集到一起,就有着不同寻常的味道。我们发现:老人似乎并不在乎这个科技时代创造了多少便捷的生活服务,年轻人轻而易举能够办到的事情,在老人面前却成了困难。是时代发展太快把他们落下了?还是他们追赶时代的脚步停下了呢?材料6这两天,一想到找养老院的问题,75岁的刘奶奶就不由地眉头紧皱。刘奶奶的老伴六七年前患有脑血栓,再加上腿疾生活不能自理。“以前我还跳舞唱歌,现在全职照顾老伴。我现在年纪大了,去年还做了心脏支架手术,独自照顾老伴显得力不从心。”刘奶奶说,平日里女儿工作非常忙,没有时间和精力照顾
文档评分
    请如实的对该文档进行评分
  • 0
发表评论
返回顶部